查看原文
其他

干货 | 为何说赫本主演电影《窈窕淑女》是语言学习的宝藏(附视频)

爱分享的 语言服务 2024-02-19
点击上方“语言服务” 可以订阅




《窈窕淑女》电影简介

     

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经典电影《窈窕淑女》改编自萧伯纳的戏剧《卖花女》,讲述了一个卖花女在语言学教授的训练下通过努力化身为公主并改变自身命运的故事,可以说这是最早的一部由丑小鸭变天鹅的故事,广为大众称赞。


该片不仅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奖在内的奥斯卡8项大奖,还荣获金球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等20余项大奖。


这部影片对于中国学生而言还有一个特殊的意义:它讲述了口语训练的方法以及困难、坚持、努力、成功的过程。影片中反复出现的“The rain in Spain stays mainly in the plain”几乎成了全世界口语训练的一个通用代名词。


她曾是一个没受过教育的街头卖花女


  她决心要提高自己的口语发音,改变自己语言素养,改变命运

她在语言学教授的指导下勤学苦练,

模仿朗读


让自己脱胎换骨,充满自信


破茧成蝶,充满优雅,化身成为一位公主

     
因为是20世纪60年代的音乐剧歌舞片,所以歌舞场面略长,可能生活在快节奏现代的你有点觉得进度慢,毕竟全片有2小时50分钟左右,其间生活化的对话大多采用简单句,直观展现了当时的社会口语情况,想要加强语音语调感觉的同学,可以多多观摩,比如:

The rain in Spain stays mainly in the plain.
In Hartford, Henryford, and Hampshire,hurricanes hardly ever happen.

这些句子是练习英语发音很好的绕口令,专门用于元音和辅音的训练。

很多同学都一直对于英语中的修辞手法无从下手,趁此机会展现给大家,此影片因为是歌舞剧的关系,有较多的歌词类句式,包含较多的英语修辞手法,如头韵(People stop and stare,they don't bother me)、尾韵(Why can't the English teach their children how to speak? Norwegians learn Norwegian; the Greeks are taught their Greek.),读起来朗朗上口,展示了明显的文学修辞,实在是一部语言学习的示范片,同时也可以带大家了解当时时代的腐国上层圈子的各类活动,推荐各位能够抽空看一看。
    

《窈窕淑女》的故事寓意



这个故事听起来有些像《灰姑娘》。“可怜的遭遇,华丽的变身”,这些相似的情节很容易让人们把这两个故事归为一类。

但卖花女伊莉莎不是富人家的女儿,也没有善良仙女的帮助,她的蜕变依靠的是自己的努力。
真正让伊莎熠熠生辉的是她的独立、自信和自尊。美人的皮相只是昙花一现,骨子里的自信独立,不流于世俗,才是其美的真正内涵。
在伊莉莎心中,她和希斯金之间是平等的:虽然你帮助了我,教我如何成为一个淑女,但我也同样帮你完成了赌约,我们之间是共赢的,我是一个人,并不是一个工具。在希斯金夫人家,伊莱莎的唱词中说: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西班牙平原的雨一样落。换句话说,没有你,我照样生活。得不到尊重,她宁肯放弃优渥的生活与爱情,也不愿抛弃独立的人格与尊严。
就像奥黛丽·赫本说的那样:“我当然不会试图摘月,我要月亮奔我而来。”
现在,成为一个淑女早已不是女孩们追求的唯一标准了,她们可以成为任何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但独立与自信永远是不变的内核。当你变得独立和自信,一切都会如期而至。
身有花香,蝴蝶自来。


《窈窕淑女》与“标准英语发音”

在影片中的那个时代,英语的语音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标志,方言土语代表了社会底层,所以受到上层社会的蔑视,作者萧伯纳暗示语言是分阶层的,他写了这部作品来讽刺社会。当然现在已经弱化了这种认识,不过在现实的社会中还是有一定的存在,比如某些低俗词语在特定群体中的使用频率。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25课题目是:“Do the English speak English?”(英国人会讲英语吗?)课文讲述一个外国人到了伦敦以后用英语向一个行李员问路,结果相互都无法理解,于是他产生了疑问:英国人真的说英语吗?

伦敦东区是贫困地区,这里的人说着一种叫“考可尼(Cockney)”的方言,即所谓“伦敦土腔”,在发音上与标准英语相去甚远,为伦敦的中上层人士所鄙视。所谓的“标准英语发音”则称为“被接受的发音(Received Pronunciation, 以下简称RP)”,作为英国中产阶级及以上阶层使用的发音方式,也是外国人学习英式英语发音的标准范式。

英国是一个注重身份背景、社会阶层分明的国家,RP又称为BBC英语、国王(女王)英语、牛津英语等,它不是一种区域口音,而是社会方言,代表着身份的高贵、良好的教育背景和所处的社会阶层。RP最早是用于英国的“公学(public school)”,即“私立寄宿学校”,是为贵族子弟开设的学校,培养学生严格的“绅士”行为,因而也就成为英国中等以上阶层的“阶层方言”,成为BBC电台和电视台新闻播报的专用口音,成为受过良好教育的象征。BBC的电视节目虽然五花八门,主持人也不都是使用严格意义上的RP,但其每天晚上的“新闻联播”播音员一直必须使用会说标准RP的白人,直到1987年首次使用非裔新闻播音员之后,BBC英语也有了突破。

按说最标准的RP应该是国王或女王了,他们从小在宫里接受严格的培训。但是,超长待机的伊丽莎白二世,自己的口音也有变化。2002年她登基50年大典的时‍候,两位澳大利亚教授对她50年来的圣诞祝词进行了语音研究,发现她的语音具有明显的平民化趋势,为此英国的媒体很是鼓噪了一番。

正因如此,RP并不等同于的“伦敦音”,因为真正的伦敦地方方言是“考可尼”,恰恰是与RP大相径庭的一种地域方言加社会方言,在发音、用词和句法方面均有别于RP,简直就是“考考你”。但由于伦敦作为首都集中了王室、政府、大学和许多社会精英,他们所使用的正是RP,也使得在伦敦这个地方,高端和低端两种社会方言长期并存,成为英国社会阶层分布最为完整的地方。这种语言变体的社会属性,在狄更斯、哈代等人的作品中表现得非常突出。

《窈窕淑女》与国际音标


《窈窕淑女》也向我们展示了语音学神奇的塑造力,这种威力来自一些小小的表示发音的字母,我们管它们叫‘音标’。有了音标才能描写各种不同的语音,把它们分类,然后进行有效的语音教学或训练。

音标有很多种,不同国家、不同语音学家会用不同的音标。目前世界上最通行的音标,就是国际语音学会采用的音标,就叫作“国际音标”(IPA)。国际音标的源头,就跟《窈窕淑女》中的主人公希金斯教授有关。
萧希金斯教授的原型,很多人猜测是世界上第一位专业的语音学家,英国的亨利·斯维特。斯维特生于1845年,是萧伯纳的老友。他这个人言辞尖刻、锋芒毕露,因而也命运多舛,尽管在欧洲大陆他广受尊重,却一直不见容于故乡的学界,所以最终他也没在牛津当上Professor(勉强译为“主教授”),而只是个Reader(教授)。
1877年斯维特出版了《语音手册》,这可看作现代语音学诞生的标志之一。斯维特对语音学的奠基性贡献是创制了一套“宽式罗马字”,每个符号表示一组近似的音。这种想法当时是全新的,从这意义上说,斯维特是第一个触及音位这个概念的人,当然“音位”这个词是后来发明的。
宽式罗马字最终引向了国际音标,这对此后的100多年语音学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语音学中每个人都受益非浅。

亨利·斯维特


但是,在当时的英国,更不要说其他国家了,绝大多数人还不知道有语音学与音标这回事儿,语音学家则更没有人听说过。就连萧伯纳本人对语音学也是一知半解。他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对语音学产生兴趣,并结识了当时一班语音学家,尤其与斯维特来往甚多。但是萧伯纳所好奇的,并非是人类发音的奥秘,而是认为,语音学可以通过对社会等级的标志——口音的改造,从而消灭阶级差别,达到人人平等。正是带着这样的信念,他才写出了《卖花女》。


这个剧本一炮而红,很快造成了英国人对于语音学这一学科的好奇与狂热。而后来根据其故事所改编的电影《窈窕淑女》,更是将语音学这一学科介绍给了全世界。对于语音学的推广和普及,萧伯纳功莫大焉,可惜斯维特已经来不及看见了。萧伯纳于1912年开始创作《卖花女》的时候,斯维特正由于贫血症而走向他生命的尽头。六月份剧本脱稿,斯维特已经去世。然而,在他身后,音标在全世界流传开来。


大概大家都见过国际音标,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国际音标被用来标写英语的发音,使得学习者能够照样儿发出英语的音来。大家肯定对æ、ʌ、ʊ这些在英语字典中常见的不同于英语字母的音标印象深刻。但是如果要问,究竟有多少国际音标符号,这样的字母有没有系统以及发音规则,可能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


实际上,国际音标既然名为“国际”,就说明其绝不只是用于标注英语发音的一套符号而已。实际上,国际音标的发明,它的初衷就是为了标写世界上一切的语言的。国际音标的英文叫作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简称为 IPA。1886年一群法国的语音学家在保罗帕西的领导下,成立了最早的一个语音学会。他们使用统一的符号作为音标系统用来教小孩学外语。在经过两次名称变更后,终于在1897 年成立了国际语音协会,法文叫L'Association Phonétique Internationale,缩写是API,英文叫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缩写也是IPA,与“国际音标”的英文缩写相同。


协会的目的是想使用国际音标来描述一个语言的所有发音,进而描述全世界所有语言的发音,也就是所有语言都用同一套的标音符号。由于全世界各种不同的语音实在不少,所以完整的国际音标符号是非常多的。各个语言可以将适合本国语言的音标取出,添加或不添加附加符号,用来标记本国语言的语音。


随着学者对人类语音的进一步分类与了解,国际音标也经历了不少增减修改,尤其是最近三十年来经过了五次修订。目前最新的国际音标版本则是2005年刚修订过的。



国际音标图(中文版)


国际音标图分成两大部分,图中用红线隔开。上面那部分是字母音标,表示辅音和元音。辅音音标比较多,包括最上面一块的大表格(普通辅音),加上下面第二块的一个小表格(非肺部气流的特殊辅音)与一些有协同调音或他们认为较为少见的辅音。元音符号少点,都放在右面红线上的元音图里。本章内我们讲的内容就是元音和辅音,也就是口腔里的故事。
红线下左下那一块,是些修饰性、限定性的附加符号,是为了补充在辅音与元音字母中反映不出来的那些个附加的发音特征。其中有发声特征(清化、浊化、气化、嘎裂化等),即声带上的东西——这到后一章里去讲。剩下的是进一步限定音段的。右下是超音段符号,涉及音高和音长。
需要指出的是,这第二部分的补充音标,凌乱而不系统,而且远不敷用。国际音标叫是叫“国际音标”,但实际上是由西方的语音学家根据他们熟悉的语音制定并修订的,所以国际音标第二部分的混乱,反映出西方语音学在声带发声方面的研究,落后于中国的语音学发展。当然,这第一部分里的元辅音音标,也还没有完全反映出最新的进展。


《窈窕淑女》对语言学习的启发

本节拟从学习论和教学策略的角度,阐述《窈窕淑女》对语言学习的启发。

一、概念介绍

首先,介绍“学习论”和“教学策略”这两个核心概念:所谓学习论,指的是用认知心理学中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揭示人学习知识、储存知识、提取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实质(程素萍,2002)。

所谓教学策略,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李晓文、王莹,2000)。我认为二者关系密切,前者是“体”,后者是“用”。下文采用“体”“用”结合的方法,就影片对语言学习的启发进行阐述。

二、语言学习第一步:设定目标,制定计划

(一)明晰学习动机

从中学到大学,从一外到二外,我们的每一次语言学习都是有目的的,或为了升学,或为了出国,或为了深入了解异语文化……当然,认知心理学的动机理论包括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两个次概念,在此不作区隔,因为二者在实际运用中是很难完全区分开的。

影片中关于动机的表达,我想不用赘述。伊莉莎在经历了和希金斯的交流后萌生了改变口音以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想法,进而花光积蓄主动登门求教,可见其学习动机之强。当然,如果尚无学习动机,也无须等有了动机后再学习,只要能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在学习中得到满足,学习动机自然会显露出来(施良方,2001:243)。

由此,我认为,我们在规划自己的语言学习之前,了解自己的学习动机是很有必要的,其对长时间的语言学习习惯养成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二)对已有学习经历的关注

影片没有给予这一点非常明显的镜头语言,但溢于言表。伊莉莎出身社会底层,其言语带有很明显的底层社团烙印:发音不准、语法错误、词汇粗俗……

而希金斯的教学,很大程度上是以伊已有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知识为基础,再将新的知识建构在这一基础上,进而让伊完成语音上的蜕变。

认知心理学大家皮亚杰认为,学习并不是个体获得越来越多外部信息的过程,而是学到越来越多有关他们认识事物的程序,即建构了新的认知图式的过程(施良方,2001:184)。他强调认知发展的积累性,认为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已了解的知识之上(斯滕伯格,2012:46)。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新知识与旧知识整合起来。

奥苏贝尔也认为,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学习其实就是在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就是在旧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不断加入新的知识更新知识结构的过程(施良方,2001:233)。

在我们的语言学习中,复盘自己已有的语言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这会成为我们语言学习计划的基石之一。是已有了目标语言的基础知识?还是完全零基础需要从头学习?是否有其他语言的基础进而能进行对比学习?这些都是在制定计划前需要问自己的问题。

(三)目标设定和计划制定

首先,我们需要清楚地知道,认知是一条永远向前延伸的、连续的线,这条线没有断裂点,各个阶段之间不是割离的(施良方,2001:180)。换言之,不同的认识阶段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前一个学习阶段对后一个学习阶段具有铺垫的意义。

这一点,影片有很好的表述,希金斯给伊莉莎制定的六个月的计划,是具有阶段性的。比如先教会伊基本的发音,然后过渡到句子(如the rain in Spain stays mainly in the plain),之后去他母亲的马场聊天气等话题,最后出入上流社会社交活动,取得更高层面的成绩。但我们同时也能看到,希制定的计划对于伊而言是极具挑战性的,这一点和维果斯基社会文化理论的“最近发展区”观点背道而驰。

“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指出,给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时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则可能超出学生最近发展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并不能达到目标反而产生挫败感,过低则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斯滕伯格,2012:52)。希的计划很显然远超伊的“最近发展区”,所以伊的几个月学习极为痛苦,甚至产生了杀掉希的念头。

这两点启示我们,在制定自己的语言学习计划时,一是要注意计划的阶段性(如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等),二是要了解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循序渐进,让计划更具可行性。


三、语言学习第二步:模仿操练,强化巩固

有规律的模仿和练习是过硬的语言水平的前提(洪晓丽,2014)。在语言学习中,我们只有不断加强操练,才能加深对新知识的印象,进而熟能生巧,这也是我们学习语言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影片希金斯的教学方法在操练这一点上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多的启示。

(一)在模仿与交互中强化

模仿可视为适宜性反应的基础,也是强化语言习惯的第一步,而语言习惯的强化和巩固需要人们相互的、双向的、有意义的交流互动(沈娜,2017)。

影片中,希金斯总是首先对伊莉莎进行发音示范,让其模仿,然后记录其发音并纠错,再继续示范直至最后掌握。而且在取得阶段性学习成果之后把伊带进马场,在和他人的互动中掌握天气等话题的知识。

在我们的语言学习中,一定要找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且要多抓住机会与该语种的说话者进行互动交流,因为善于辨音的耳朵和伶俐的口齿是语言学习的两大法宝。

(二)媒体强化

在认知心理学中,有“心理表征”这一概念。所谓心理表征,是指知识在记忆中的存储方式,这些表征保存着关于现实世界中物体和事件的信息,以及我们对它的解释(斯滕伯格,2012:239)。不同形式的媒体对于语言知识的心理表征是很重要的。

影片中,希金斯只能借助于贝尔语音图形、留声机、带火焰的纺纱镜和木琴来帮助伊莉莎形成并强化语音习惯。

而当前,我们应充分利用多功能语言室和多媒体设备,利用集声音、图像、影像和文字于一身的多模态语言教学软件,刺激视觉、听觉和其他感官,训练耳、口、舌的敏感性(沈娜,2017),提高我们心理表征的效率。

四、语言学习第三步:及时评价,适当反馈

(一)及时评价,迅速止损

首先,我们需要清楚,评价的目的就是发现错误,而发现错误并不是对已有的语言学习经历画一个叉,给一个否定。学习过程中犯些错误是应该的。为了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调节,我们需要经历某些冲突或不平衡。错误会顺化我们的知识结构,并把所观察到的结果同化到修正过了的知识结构中去(施良方,2001:186)。

而前文提到的“心理表征”的概念的进一步解读也支持这一观点:知识的编码、存储和提取是心理表征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首先要编码,然后存储,最后才能提取。但这三个过程也会产生交互作用,比如边学习边进行阶段性测试,学习效果会更好。

斯滕伯格指出,学生们应该不时地测验一下,这样编码、存储和提取不断交替进行,这种方法会比只编码和存储,然后期望在测验中能够提取的方法要有效得多(斯滕伯格,2012:235)。但同时也需要指出,评价时需要知道犯错误的具体原因,在此基础上的纠错的效果是极佳的。

影片中,因为是一对一教学,希金斯几乎全程跟随伊莉莎的语音学习,并及时对其的发音准确度进行评价。在我们的语言学习中,需要认识到及时评价的意义,及时发现错误并及时纠错止损。

(二)适当反馈,权衡奖惩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时候反馈的问题,二是如何权衡奖惩的问题。影片中,希金斯采用的方法是及时反馈,且惩罚大于奖励。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引入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中的“中介反馈”观点(施良方,2001:215)。

布鲁纳认为,反馈信息应在学生将自己实验结果与目的要求做比较时给予,才是最有效的。如果在此之前给予反馈,学生要么不理解,要么变成学生记忆的额外负担;如果在此之后给予,那么就不能为学生下一轮问题解决提供指导。

可见,在我们的语言学习中,把握反馈的时间节点问题是需要引起注意的。对于第二个问题,笔者认为希金斯不是很好的一个榜样,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以鼓励为主,任何不适宜的“惩罚”都不利于语言学习。

在我们的语言学习中,需要实时关注自己的学习进展及取得的成绩,找准机会奖励自己,提高自信心,进而更有效地巩固已学的语言知识。

五、语言学习第四步:关注情感,提高效率

这一点与其说是启示,不如说是教训。单从教学角度来看,希金斯犯了大错:他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因素,把语言学习仅当成正确习惯的机械培养,最后导致了伊莉莎的出走。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必须引起重视。

影响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包括自尊心、学习动机、自信、焦虑等;一类是学习者与教学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情感因素,包括交流、移情等(常文梅,2013)。故而在我们的语言学习中,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加以考虑。

首先,学习者因素。学习者的动机、焦虑、信心等都有可能成为学习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需要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发现自己的优点,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信心,减少焦虑。其次,交流、移情因素。

这一点不是我们能决定的,毕竟引入了教师和其他学习者,总的来说,我们需要与老师平等交流,老师也需要努力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学习者之间也需要多交流、共进步。

以上便是本节的所有内容。

《窈窕淑女》作为一部经典的影视作品,可以有很多角度的解读。就语言学角度来看,更多的是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社会方言和标准语的差异、不同社团语言的差异以及由此显示的阶级、阶层差异等。

本节内容利用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论的观点和语言教学的具体教学方法,尝试着从心理语言学和语言教学这两个新的角度对《窈窕淑女》进行解读,分析其对我们日常语言学习的启发意义。

总结起来,十六个字:制定计划、模仿操练、及时反馈、关注情感。



参考文献

程素萍.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

常文梅. 从影片《窈窕淑女》看英语语音训练与修养.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7).
洪晓丽. 从电影《窈窕淑女》看英语语音教与学的策略. 疯狂英语教师版,2014(3).
李晓文,王莹. 教学策略.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罗伯特 J. 斯滕伯格,温迪 M. 威廉姆斯. 教育心理学. 张厚粲,等译. 2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施良方. 学习论.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沈娜. 强化理论与电影《窈窕淑女》中的语音教学. 海外英语,2017(6).

喜欢的话别忘了在看、分享

别人会感谢你的




本文来源:综合整理自一学管、Dear shen、清睿口语100家长通等


视听干货


干货 | 语言学专业师生必看的10部电影(附观看链接)

干货 | 奥黛丽·赫本必看四部电影,惊世之美,堪称经典(附观看链接)

干货 | 假期观影:奥斯卡金像奖电影30部(附在线观看链接)

干货 | BBC评选出21世纪最伟大的50部电影(附在线观看链接)

干货 | 2020年收官:50部全球最新电影珍藏版(附观看链接)

干货 | 50部珍藏版爱情电影合集(附在线观看链接)

干货 | 10部世界经典名著电影合集(附观看链接)

情人节邂逅春节 | 推荐十部令人耳目一新的爱情电影(附观看链接)

盘点 | 2021牛年春晚语言类节目合集,你最pick哪个?

干货 | 寒假师生必看的10部顶级英文纪录片(附观看链接)

干货 | 近十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合集(附下载方式)

干货 | 2021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入围名单(附观看链接)

干货 | 《老友记》全集(第1季至第10季)下载资源共享

干货 | 宅家福利:30余部顶级纪录片+播放链接,给你找齐了

欣赏 | 60首超好听的英文歌,2021用音乐涤荡心灵(珍藏点播版)

干货 | 80首最适合学习英语的英文歌曲(珍藏点播版)

北大讲堂 |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第1~75集汇总,附下载方法)

原声 | 赵元任先生台大系列演讲合集(附音视频下载链接)

声音 | 语言奇才赵元任的原声方言模仿、歌曲演唱和诗词吟诵(内含珍贵影音资料)

拾趣 | BBC最新英文纪录片:杜甫,中国的莎士比亚(附视频下载)

干货 | 大型系列纪录片《先生》1~10集(附在线观看链接)

经典 | 《教授与疯子》:揭开《牛津英语词典》被尘封百年的历史秘密(附观看链接)

干货 | 中国语言文学类公开课精选(附在线观看二维码)


语言服务资源共享



学术资讯分享

学术资源共享

学术交流共进

还有实用干货和更多福利

尽在语言服务资源共享群

欢迎加入


在【语言服务】公众号对话框

回复“资源共享

获取进群方式


语言服务

12万+语言学人已关注

微信号:Language-service

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

投稿交流、商务合作、著作出版欢迎后台留言点击阅读原文

获取更多视听干货


点亮在看,让伙伴们都来观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干货 | 为何说赫本主演电影《窈窕淑女》是语言学习的宝藏(附视频)

爱分享的 语言服务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